10年高端铁艺制品设计定制者

工 于 精 巧 • 细 腻 不 凡

全国服务热线:15991855956

黄渤|创作不能是个句号 发布时间:2024-02-09 05:23:58 来源:ca88手机登录入平台 作者:ca88手机版登陆唯一官方网站

简介——

联系电话:1599185595615991855956

详情内容/ Content details

手机扫一扫

  去年12月在迈阿密见到黄渤的时候,他早已将巴塞尔艺博会和Design Miami兜了个遍。“大展小展好多,思路打得很开。”他感叹道,“就像来上课一样。”自2019年乃至更早起,已然身兼演员和导演等多重身份的黄渤着手从度对艺术进行探索与实践,创作了一系列的雕塑、设计、装置艺术和装置舞剧作品。

  2021年在上海的Design Miami上,黄渤首次呈现了新材料作品《戏》。高透明的材料包裹着明清木雕残片,淡化了内外和时间的边界。2022年他的新材料雕塑作品《Breaker.激浪》在上海、北京等多地展出,愈发将黄渤的艺术创作推至台前。这件作品中,水花在瞬间溅开与凝固,在极度静谧中将一切的平衡打破。这波激浪也仿佛代表了作为艺术创作者出现在我们面前的黄渤,既熟悉又不乏惊喜与精彩。

  虽然被许多人挂上了“跨界艺术家”的头衔,但黄渤表示,艺术本质上是自己的一个爱好。他在荧幕与舞台上给人的印象向来是充满幽默感和热热闹闹的。但艺术创作的过程却能够让他沉下来,寻得与自己相处的方式与空间。

  在他看来,电影终究是合作的艺术。导演必须不停地跟编剧、摄影、演员等交流,互相做出妥协,很多时候甚至会不被理解与认同。演员在出演之前则是被动的,需要等待别人给你的剧本,而此后对角色的刻画也常会有条条框框。无论是做导演还是演员,他都不是单纯的独立创作者。然而在做雕塑和绘画的时候,想象与技术能力则全然是受自己支配与施展的。

  和职业艺术家不同,连拍戏都忙不过来的黄渤并没有大块的时间来投身艺术。因此他不得不利用碎片化的空当。尽管实际创作的时间有限,但创作的体验和思考对黄渤却是长时与持续的,浸润在日常的点滴之中。他对周遭的人、物、事有着高度的敏感性,受到的触动和产生的想法在拍戏和生活之余默默沉淀与发酵,最终外化为一件件作品。他创作的灵感往往既直接又模糊。“好比说是哪一件事情让你长大了,也并没有。”他感到。

  黄渤的艺术家之路是从片场玩泥巴开始的。在拍摄奇幻题材的电影时,他注意到常会有师傅们在现场雕刻和制作一些道具,比如通天怪兽的不同造型,九尾狐变身的形态,以及各色的妆容和特效等等。黄渤觉得特别有意思,就向他们请教。“我用的工具和泥巴最早都是他们给我的。”

  他是在2015年拍《寻龙诀》的时候玩起泥巴的。别人在拍摄的间隙低头玩手机,他却一门心思用精雕泥捏小型的泥塑。使用精雕泥完全是出于实际的考量,因为它不会脏手和脏衣服,又很细腻。受热会变软,硬的也很快,可以迅速成型,带走也方便。黄渤最早的雕塑,就是在这等一个个镜头的当口和忙完一天拍摄的晚上完成的。没啥野心,纯粹是好玩,带着忙里偷闲的乐趣。

  泥巴在疫情期间也成了黄渤的慰藉。那时正在深圳拍戏的他突然听说要封酒店,但一想到房间里还有两袋泥,竟又安心了。附近佛山的石湾是陶瓷的重镇,黄渤此前去那儿拜访过当地的艺术家,也顺便带了些泥回来。关在酒店的二十多天里,他在洗手间捏了很多造型,既有人物,也有想象出的形象。

  “反正完完全全哪也去不了,我就认认真真做了好多天。”他坦言,“既幸福又感觉奇奇怪怪的”,“自己很过瘾,但后来打扫卫生的阿姨进来就很崩溃”,他笑称。疫情之后他回看当时的创作和留下的小稿,尝试模仿那时的想法,延续那番感受,却发现彼时的想象与冲动只产生在那个时点,再找不回那一刻的感觉。从创作之初到如今,艺术对黄渤始终是无比个人的,黄渤也从来没有丢失那种玩泥巴似的纯粹与快乐。

  虽然黄渤做艺术的初衷之一是探索拍戏之外的表达形式与个验,但戏剧也潜移默化地影响了他在造型艺术领域的创作。他近年来尝试了一系列的人物塑像,先用泥雕刻,再烧成陶瓷或翻成铜等其他金属材料。2023年的雕塑作品《曾经青涩》刻意保留了手工塑造的印记,夸张的人物面孔从不同的角度看展现了个体不同的状态与情绪。

  黄渤表示,自己平时的工作和生活离不开塑造各种角色,尽管用的材料不是泥。而雕塑也离不开塑造这个词本身。“在我们的生活中,生旦净末丑都有。我们的人生也是在完成自己的表演,演一个父亲、演好人坏人,演一个兄长,演一个朋友,演一个有责任的人,等等。塑造有着丰富的多义性。”作品《一念》中的人像就以“一念成魔,一念成佛”之意指向了个体身份的多面性与其中的辩证关系。

  这些塑像是黄渤用另一种材料和方式,把想象中的角色和扮演的形象转化出来。不同的材料也会给人不同的观感,铜很厚重,而透明材料则会弱化许多面容的细节。他提到很多次在与编剧和导演聊天的时候,大家都会对世界和生命有不同的体会和探讨,而这些对话都会启发自己创作的想法。

  “表演是动作,”黄渤说道,“通过形体动作、语言动作、心理动作,再加上规定的情景,你可以完物的塑造。” 但雕塑是对这一系列动作的高度凝练。“做这些雕塑,这些停住的东西的时候,依然要让别人读懂,虽然没有话可以说,没有动作可以做。”无法用惯常的方法进行表现却为黄渤打开了新的思路,用一种更抽象的语汇传达面孔体态静止的瞬间。

  他逐渐思考起物的延展性,因为在他看来,具象再加具象的表达会变得特别无聊。走出舞台的他又回到舞台,逐渐尝试用现代舞与雕塑契合,通过声光电、形体、触感等元素,将想象扩展出去。在与北京现代舞团合作的装置舞剧《第N次冲突》和《谈·香·形》中,观众也是艺术的一部分。他们会围着舞台,也会进入,舞者还会与其发生交互。

  黄渤的作品《Breaker.激浪》也赫然摆在舞台上,观众会将手里的水倒进里面。他称《Breaker.激浪》为“浴缸”,虽有打趣的成分,也阐释了他的创作理念。浴缸之于舞台,观众之于浴缸,不知谁是外来物,谁又是谁的精神延展?在人使用浴缸的时候,当液体打在水面上激起浪花的时刻,黄渤表示这件作品就完成了。

  在个体进入黄渤营造的这个容器的那一瞬,平衡被打破。“我们都参与其中,我们无法逃生在外,”他感慨道,“无论是离我们很远的战争,还是经济上的断裂和疫情的侵蚀,我们或是制造者,或是参与者,或是亲历者,或是的感受者。”“浴缸”的晶莹与透明模糊了内与外,自我与他人的疆界。

  黄渤的创作灵感往往从材料本身出发。而以《Breaker.激浪》为代表的高透明材料更是他近来探索的重点之一。他说自己在某个阶段会对某一种材料特别迷恋。几年前在一个展览上看到这种高透明材料后,他就对它充满了好奇与想象,并着手做各种尝试。高透明材料对黄渤独特的吸引之处在于它的若有似无——既有独立的存在性,又是其他事物存在的载体。它有极强的变通性,能像激浪般被单独雕塑成多样的形状。

  透明材料在黄渤看来很容易让人想起跟水有关系的事物,可他又希望能够塑造出它特别的力量感。此外,这种材料“也可以变没,里边还可以包裹东西。”黄渤解释道,“当包裹东西的时候,这个材料就变成了一个括号。它可以不断地与其他东西发生关系,能产生很多变化。”

  作品《戏》就是这种材料作为“括号”的典型。高透明材料包裹着明清雕版的残件,它们此前几乎全然失去了实用价值和装饰价值。黄渤把它们嵌在不规则的透明体中,通过透明体被重新塑形,仿佛又回归了原来的价值,也重新成就为单独的艺术品。雕版上描绘的往往是人物形象,而其中人物的残缺以及被加工后的重塑也为观者带来了更多的想象,引领其追寻作品的言外之意。

  然而他对高透明材料的掌控并非一蹴而就。黄渤使用的高透明材料有着比树脂更高的密度,像水晶玻璃般通透,却没有玻璃那么脆弱。它需要经过高温高压才能成型。四五年前最开始尝试用这个材料的时候,他对它不那么熟悉,也不了解它与其他材料的化学反应。在他将其与不同材料包裹在一起进炉烧制时,屡屡发生“事故”。和硬一点的金属在一起可能会炸,和有色彩的东西放在一起可能会晕染,有时会起气膜和气泡。在不断的尝试中,他对这种材料的性能进行摸索,慢慢找到它的规律以及对材料的兼容性,也对它的属性和潜质产生了不同的想象。

  一次又一次的试错并没有让黄渤止步,反而让他越来越有兴致。哪怕是专业的艺术家,在使用新的创作材料和探索新的创作形式的过程里,也会时常感到棘手和不适应。但黄渤并不觉得自己的转型有多困难,甚至他不认为自己跨界到艺术领域是转换赛道,因为“换赛道上去以后就是要跑步要比赛的”,而他“没打算要跟谁比赛。”“我没打算指着艺术要挣够我的生活费,说一定要指着他要成名成家好像也不用了。”他打趣道。

  黄渤唯一的目的就是让自己喜悦起来,并且把自己的想法表现出来。他坦言要是有藏家对他的作品感兴趣和询价,他也会产生小小的虚荣心,觉得自己的作品还挺有意义。然而卖作品终究不是他做艺术的出发点,也让他得以更自由地创作。他没有那么大的目的性,不以结果为导向。因此不用因为哪个展逼着自己赶快交作品,或是哪个客户盯着自己要买东西而为自己的创作设下条条框框。

  “我有时候还挺庆幸的,我现在可以不用那么的节省,可以随心所欲的想买画布就买画布,想买颜料就买颜料。我也有时间去创作,看到一些新的方式方法,买一些工具,买一些泥回来在家里就可以做。”表演也好,艺术也罢,在他眼中都是他愿意从事的有创造性的事,也是能让他充满幸福感的事。

  黄渤对材料的探索往往依靠感觉与直觉。在透明材料之外,他还喜欢使用蕾丝进行创作。在对高透明材料展开实验时,他感到它能与薄薄的蕾丝兼容。因为蕾丝也有着通透性。它不仅不会遮挡透明物质的体量,还能丰富它的内容。与透明体相仿,蕾丝同样能演绎光的艺术。它既可作为光的载体,也能赋予无形的光自身的肌理。“如果我用白色蕾丝的话,光线就能给它上色。另外,它是逆光的还是顺光的,也会有截然不同的表现。”黄渤认为光影的感受很大程度上是个体的,每个人的体会可能很不一样。“当光透过水晶体,再透过蕾丝照射在地上的时候,对我有种很梦幻的感觉。”

  在2023年上海的Design Miami上,黄渤呈现了新作《立》。蕾丝精致的纹样覆盖在棱角分明的透明几何体上。这个装置仿佛缺了一个支撑面的长方形的桌子。这件作品蕴含了黄渤对个体在世界上的位置的思考,尤其关乎不同性别的经验。在他看来,蕾丝非同寻常的美丽,它的晶莹剔透和多变的复杂性,与女性在世间的存在,大家对她的态度以及她对自身的审视都交织在一起。男女看待蕾丝或许有相异的视角与态度。《立》中的桌子,虽好似坚挺,却又倍感脆弱。缺失的一面同样延展了物的场域,不再让它是闭合的句点。

  以蕾丝为例,黄渤的作品常常同时带着东方雅致的美学元素和西方设计的现代感。去年为“苏富比亚洲50周年”所作的作品《媤》乍一看好似一个传统的明式柜。它简洁的框架支撑起了万字纹饰雕刻和蕾丝织物的交错。蕾丝总能让黄渤产生无限的臆想,也是跨越东西方的文化符号。蕾丝包含了西方古典的美学,广泛运用于西方的服饰上。但黄渤的个人经历却让他对这种材料毫无陌生感。长在青岛的他从小就看到穿着带有蕾丝的婚纱在海边排队拍婚纱照的新人。对蕾丝的使用也许就根植在他的潜意识里。

  “东方西方听上去好像泾渭分明,但那只是我们的局限而已。”黄渤表示,“很多东西,比如西红柿、胡萝卜、洋葱,这些都是舶来品。但现在我们会觉得西红柿炒蛋就是我们的文化。”铁艺是另一个例子。青岛有许多德国人留下的建筑,带有欧式的铁艺窗花和围栏。小时候的他一直以为这就是中国的,如今看到这些装饰也不会有外来文化的异样感。他感到:“其实我们都是在这样不断融合的过程中,慢慢形成一套新的美学体系和新的接受度。”这也是他艺术创作的基底。

  儿时的黄渤还喜欢潜水。现在想来,水中飘来飘去的海草和海带仿若海底的蕾丝。一抬头往上看,水这个透明体映衬着海草的弧线,无比动人。如今他在运用蕾丝和透明材料进行创作时,这些过往的记忆会浮出水面。“所以作品中的这些元素,哪一些是所谓外部的,哪一些是我自己。


ca88手机客户端登录
咨询热线

1599185595615991855956

邮箱:306989915@qq.com

QQ:306989915